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首页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电信黄埔大讲堂第44讲回顾:构建数字低空信息化底座,助力低空经济质量​发展

发布者:  时间:2024-12-20 12:26:36  浏览:


主讲人:潘桂新 正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赵赛 副教授

2024年12月11日晚上20:00-21:00由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主办的电信黄埔大讲堂第44讲在腾讯会议:991-816-810举行。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构建数字低空信息化底座,助力低空经济质量发展。主讲嘉宾为潘桂新正高级工程师本次大讲堂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赵赛副教授主持。

在会议上,潘桂新工程师与参会者们从政策行业背景、数字低空创新技术产品和应用场景案例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低空经济的概念与发展。

潘桂新工程师在会议上首先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并指出政策导向、广泛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关键要素。他提到,在低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业界首次提出了“低空智联五网一体”的新架构理念,这一概念融合了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算力网和气象网五大网络体系。通过与信通院的合作,双方共同建立了低空智联网的创新示范基地,该基地专注于低空领域的核心课题研究,旨在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会议期间,潘工程师分享了多个关于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案例。例如,在“百千万工程”中,广东联通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面积达9200平方公里的低空专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基于现有网络优化及适度扩展的广域低空连续覆盖解决方案。此外,针对城市物流场景,也开发出了以4G网络连接加专网服务模式为基础的低成本、高安全性的城市物流创新方案。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电信学院党委书记陈泽龙表达了对潘桂新工程师来我院开展讲座的热烈欢迎,并表示希望学院老师与省联通创新中心开辟人材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此外,潘桂新工程师与陈庆春教授深入探讨了无人机飞行安全及通信安全议题。潘工程师强调,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值得业界和研究团队给予更多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


电信黄埔大讲堂专家简介:    

潘桂新,正高级工程师,电信行业工匠、中国联通工匠、南粤工匠,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单位、国防邮电产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联通集团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近20年,在5G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实验室及生态运营等方向均有突出贡献。自主研发邻频合路器系列产品,相关专利获得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构建中国首个5G海洋专网,获GSMA“5G生产力挑战奖”。牵头研发极简UPF及5G专网一体机产品,主设备成本降低50%以上,获联通集团首个工信部入网证,产品累计全国落地46个项目,拉动合同收入1.1亿。牵头成立全国首个“数字低空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牵头带领团队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国际PCT专利6项,国内授权30多项。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8项。

(文案:孔繁锦  编辑审核:谢玲、张虓)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行政西楼前座652室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