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首页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研途青年说第96讲

发布者:  时间:2025-04-22 11:33:50  浏览:


主题一:面向分子通信系统信号特征的噪声抑制技术研究

主讲:张雅晴

(导师:黄煜)

主题二:分子通信的新型原型机系统设计方案

主讲:甘万成

(导师:黄煜)

主办机构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时间安排

2025年4月21日10:30-11:30

地点

黄埔研究院A1栋303教室

为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主办的“研途青年说”第95讲于4月21日10:30-11:30在黄埔研究院A1栋303教室。本次主讲人为研究生张雅晴、甘万成。

张雅晴同学这次主要介绍面向分子通信系统信号特征的噪声抑制技术。针对信号相关噪声的非平稳特性,提出自适应滤波降噪方法,依局部方差动态调滤波窗口,有效抑噪且恢复信号,相比变分模态方法,在RMSE和SNR等指标上性能更优。进一步引入机器学习,提出基于单一 RNN 和混合 RNN 模型的降噪方法。LSTM 捕长期依赖,混合RNN模型兼具LSTM能力与GRU计算效率,在抑噪及恢复信号上表现出色,尤其在信道信息不完整时,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突出,展现出显著优势。

甘万成同学主要介绍了分子通信实验平台当前的研究背景与现状,详细阐述其理论基础,并着重强调分子通信在构建人体域纳米网络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分子通信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工程实验的研究进展却明显滞后。因此,本文强调实验平台开发的重要性,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本文在梳理分子通信实验平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有平台在基础通信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对传输速率和能耗速率等关键因素研究的欠缺。



张雅晴

20XX级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导师:黄煜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通信

主要科研成果:EI会议论文一篇


甘万成

2022级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导师:黄煜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通信

主要科研成果:

[1]W. Gan, Y. Huang, X. Chen, F. Ji, D. Tang and M. Wen, "Demo: High-speed Molecular Communication Testbed with Liquid Pipeline Channel," 2023 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ICCC), Dalian, China, 2023, pp. 1-2

[2]Y. Huang, W. Gan, X. Chen, D. Tang, J. Li and M. Wen, "An Energy-Efficient Ternary Modulation With Water for Mole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om Solvent to Information Carrier,"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Multi-Scale Communications, vol. 10, no. 2, pp. 236-242, June 2024

[3]X. Huang, J. Liu, L. Lin, M. Wen, W. Gan and Y. Huang, "Capacitive Sensing in High-speed Mole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 Non-invasive Interface for the Internet of Bio-Nano Things," in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 Early Access )

(撰稿人:马楷涛  审核:谢玲、张虓)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行政西楼前座652室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