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党建专栏

“读原著、学经典、做表率”系列读书活动暨“知行读书会”第14期--《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布者:  时间:2024-10-28 11:19:12  浏览:


为增强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与书为友激发阅读热情,提升文化修养, 2024年10月22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与学生第三党支部于理科南213组织开展“读原著、学经典、做表率”系列读书活动暨“知行读书会”第14期。本次活动邀请了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唐清清老师进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的导读,参加此次读书会的还有学生第党支部书记欧阳曦、学生第党支部书记王沁芳


一、书籍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嘉宾介绍

唐清清 博士,讲师

202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24年7月于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担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边缘计算、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资源分配等。


三、嘉宾导读

唐清清老师手携《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从本书的创作背景、情节梗概和理解体会三个部分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展开介绍。

首先,唐清清老师介绍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造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

唐清清老师重点向老师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这本书的情节。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可丝毫不感到难受他深夜离开学校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两天里他泡夜总会、喝酒、在街上游荡,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了,于是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父母回家后,霍尔顿跑了出去,决定去西部谋生,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

最后,唐清清老师向大家讲述自己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解与体会。虽然这本书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很小,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却很大在麦田中奔跑的孩子随时可能不慎跌落悬崖,他们有可能受到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的腐蚀而迷失本真的自我,这警示着每个青年人要坚守道德的阵地,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勇于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四、学生党员分享

读书会的最后阶段,由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郑晓如同学进行本次读书会的分享。郑晓如同学主要从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和经典语句以及读书心得体会四个方面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分享。

整本书仅仅描诉了霍尔顿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却通过这个一个十几岁少年的视角去反映当时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及当年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不敢去反抗的青少年典型病态。

最后,她结合广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发了思想: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纵然生活有时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和彷徨,但要相信这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五、支部书记总结发言

学生第一支部党支部书记欧阳曦老师对此次读书会作总结发言。首先,她提到知行读书会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专注度;另一方面,能从学生、老师不同的角度解读经典图书让大家有不同的感悟。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想法,可以将知行读书会从一对多的分享改变成圆桌谈论的形式,让每位老师、同学都能够发表自己对经典书籍的感想看法。(文案:苏静雯 编辑审稿:谢玲、欧阳曦)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行政西楼前座652室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