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

活动回顾丨电信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暨2022年学位授予仪式

发布者:  时间:2022-07-01 14:28:55  浏览:

时光荏苒        

转眼间  

又是凤凰花开的季节  

毕业季又如期而至  

   

毕业典礼    

   

2022年6月22日,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在文清楼510室文清楼507室举办了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暨2022年学位授予仪式,为毕业生送上最美的青春祝福。  

学院党委书记陈泽龙、院长唐冬、副院长尚文利、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肖华、科研处副处长王晨、物联网毕业班班主任张曼老师、揭海老师、曹忠老师、浣纱老师、电信毕业班班主任李丽老师、韦蕴珊老师、卓泽腾老师以及年级辅导员王志杰老师、王沁芳老师、欧阳曦老师、詹格亮老师、张虓老师参加分会场毕业典礼。  

受疫情影响,今年学校依然采取线下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直播”的方式,10:00-11:30期间全体师生一起开始观看学校主会场毕业典礼直播。  

线下电信分会场在文清楼510室举行,物联分会场在文清楼507室举行。  

   

1、线上观看主会场直播    

   

魏明海校长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毕业学子的殷切希望。  

他给予毕业学子三个希望:  

希望你们成为心怀火炬,给人星火的人!    

希望你们成为眼里有光,无惧风浪的人!    

希望你们成为脚下有力,与时间长跑的人!    

   

2、线下观看毕业视频    

       

大家一起观看2022届毕业生纪念视频。回顾懵懂无畏的大一、意气风发的大二、成熟内敛的大三、硕果累累的大四,通过大屏幕回忆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  

许多同学不禁掉下眼泪,这眼泪不仅是对广大的不舍,更是对青春的不舍。  

   

3、学院领导发言    

学院党委书记陈泽龙学院院长唐冬分别在物联、电信分会场对毕业生致辞。  

   

陈书记对毕业生有四个嘱咐:  

第一,关于学习。希望大家今后要自觉加强学习,学习要做到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要做到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第二,关于梦想。当代青年的每个梦想都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而青年的个人梦想更离不开实现中国梦的广阔舞台,每个青年梦都将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第三,关于实践。青年一代只有勇于实践,把个人的梦想与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事业中才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只有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寻找到实现梦想的正确方向。  

第四,关于母校。在你们毕业之际,母校与你们相约,在未来的时光里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共同发展携手进步,希望若干年后,母校以你们为荣,你们以母校为荣。  

   

唐冬院长首先祝贺了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大家在校期间通过努力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和在能力上得到提升,有同学设计出具有广州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有同学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了优秀论文。学院也在和大家一起进步,学科排名稳步提升,所有三个本科专业均获得国家或省一流专业全覆盖,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榜分列A、B+和B。  

同时也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岗位上开心、进步。学院是呵护大家成长的港湾,今天起大家将步入社会,面对的是大江大河,令人神往也危机重重,希望同学们尽快掌握社会生存技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最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发展。  

   

两位领导都对毕业生们表达了不舍和期望,希望同学们可以脚踏实地在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同时也不忘关心学校,不忘多回家看看  

最后一句“多回家看看”,说进了每一位毕业生的心里,像是父母对即将在外漂泊的孩子最后的挂念  

   

4学生代表发言    

   

   

两位学生代表,表达了对母校、学院、老师及同学的深切感激,感谢每一位在学业及生活处处给予无私的关爱及帮助的人。也表达了对自己青春的不舍和未来的憧憬。  

   

5、授予学位证书及拨穗    

       

   

6、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毕业赠言    

奔向星辰大海,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们奔现大海仍不忘自己是广大少年  

毕业后依然欢迎继续关注小团子公众号的消息  

最后祝师兄师姐们:毕业快乐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行政西楼前座652室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