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2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落下帷幕。广州大学共计14组参评,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成功参赛奖3项,获奖率高。其中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获得3项一等奖,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各1项。
各参赛队伍在假期挥洒汗水,积极备赛。因疫情防控要求,大赛采用线上评审形式。今年参赛学校队伍很多,评测等候时间长,并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演示介绍作品功能和创新点。我校队伍反复演练,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展现了良好的竞赛面貌。
奖项
|
队长
|
队员2
|
队员3
|
作品名称
|
一等奖
|
黄锦山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陈柏瀚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罗平安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智能应急通讯系统
|
一等奖
|
黎昊健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黄志敏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李景骏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声源定位模块及其应用小车设计
|
一等奖
|
何演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黄学纬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杨藉森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基于精准定位的智能物料运输系统
|
一等奖
|
许舒涵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陈建华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程杰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适用于手语采集与输入的智能手套及转换系统
|
二等奖
|
邓庄铭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黄子卓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袁文杰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基于物联网的养殖场环境监测辅导系统
|
二等奖
|
王国耀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黄晓昌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黄昱喆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基于stm32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
|
二等奖
|
曾智帆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杨昆伦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廖梓鹏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环境可视监测的海滩垃圾回收机器人
|
三等奖
|
周子轩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宋建颖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谭振兴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基于TC264的恒功率无线充电寻迹小车
|
三等奖
|
王梓熙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林韦任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谢泽文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基于机器视觉的海洋垃圾清理系统
|
三等奖
|
刘金辉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温嘉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吴博淳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基于智能生物识别的水下仿生海扁虫
|
三等奖
|
俞晓飞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李成霖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林培东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基于XR协同设计的三维动作捕捉系统
|
成功参赛奖
|
李思道(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冯一峰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熊嘉鑫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水气智能化沙柳种植灌溉一体机
|
成功参赛奖
|
蔡一强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黄沛昇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林立凯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智能家居系统
|
成功参赛奖
|
肖泽熙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招宇辉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刘丰华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基于精准植护的智慧种植箱
|
本次竞赛以“AI-未来技术”为主题,以自主开放式命题形式比赛。自主开放式命题主要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相关应用的器件、模块、电子装置的创新作品。作品功能可以是实现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能测量、智慧出行等等。
竞赛采用自选题方式,选题范围要求契合竞赛主题。参赛队伍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人工智能-未来技术方向的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包括具体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等部分。
竞赛采用开放形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仅限于选题和方案论证,各参赛学校要为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文案:揭海 编辑审稿: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