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首页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岭村“三下乡”实践团|寻大岭红色路线,担青年时代使命

发布者:  时间:2023-07-09 17:15:47  浏览:

漫步乡村路,红星艳阳天。2023年7月5日,广州大学电信学院实践团来到大岭村进行调研。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古村落的发展历史,探寻大岭村红色路线,实地感受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大岭村是有900余年历史的珠江口广府水乡村落,是明清番禺“岗尾社十八乡”传统聚落的代表。村落形态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岭村背靠菩山,三面环玉带河,石桥、古塔、祠堂、门楼、牌坊古迹环绕,村内以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为次轴,主轴古街平行于玉带河,次轴垂直于玉带河,是典型的岭南“山·水·村·田”的过渡型聚落。大岭村保留了大量传统街巷特色,村中布局的文塔、祠堂、庭院、蚝壳屋等不同建筑形制的古民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

 

革命烈士亭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革命烈士亭。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村子的东南方向,在村小学前的小山丘上,是由抗战时期在大岭村工作和战斗过的珠纵一支队的游击队员与大岭村村委、石楼镇镇委共同出资兴建的。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4位大岭村的革命英烈而建。亭子内立有白色镶边的黑色石碑,记述了14名英烈的名字和大岭村的主要抗战事迹

 

 

党群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岭村积极响应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号召,将永恩堂活化利用为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党员活动室、红色文化展厅、非遗文化、书画坊,还搭建了党建媒数字学习平台,开设了理论宣讲室。目前,大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功打造了14个面向村民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服务的多平台服务阵地,逐渐形成“一体两翼四平台”的发展格局。

 

 

陈氏大宗祠、两塘公祠

  和珠三角许多村落一样,大岭村祠堂林立,有陈氏大宗祠、两塘公祠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显宗祠。显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祠前伫立,三进两天井的建筑形制大气宽敞,硬山脊上的灰雕和枋上的木雕做工精细,纹理繁复;仰瞻头门那四层莲花斗拱不失恢宏。显宗祠内,缠枝花图案中穿插有三鲤鱼、鳗鱼、青蟹、麻虾等,这些鱼虾蟹图案入列宗祠内十分少见,凸现了珠三角水乡饮食文化。

 

 

蚝壳墙

大岭村的两塘公祠、朝列大夫祠、永思堂等山墙和围墙仍可看到蚝壳墙。其中两塘公祠的蚝壳墙长约50米,高9米,墙体厚约60厘米,已有600多年历史,依旧坚硬结实。有人估算这面墙要用数百万只蚝壳,堪称广州面积最大单体蚝壳墙。据专家考证,岭南地区蚝壳筑墙的做法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记载:“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坊间说“千年砖、万年蚝”。建造房屋时,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蚝壳裸露而突出,内墙用蚝泥、黄泥浆加固和黏合,风干后坚固不倒、遇水不溶。

 

 

村民采访

问:想问一下你们觉得现在村里的生活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答:大岭村的过去和现在相比,最主要是村里面的道路修缮得更好了,出行也更加方便。以前山上后面是没有道路的,后来村里就修了路。但是实际这个旅游业这方面还暂时没有将村里的经济带动起来,但至少是有规划的,而且前景也很好,因为我们是有历史底蕴的。以前村里那个大路没这么宽大,设施也没那么整齐的,现在村里面的卫生等每一个方面都变得更好了,环境提升了。

 

村里有什么特色产业、民俗文化呢?

每逢端午节,我们村里都会举行龙舟赛,十里八乡的人慕名而来,在赛后一起吃长桌宴。经过“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村里的古建筑比如文化大礼堂、群众大舞台等公共文化设施,是我们举行乡村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去年中秋、国庆佳节,大岭村举办游园会,核雕、蓝染、香薰、木雕、手工纳鞋、海瓷画、奇珍异石……很多非遗大师工作坊齐上阵,特色文创市集和精彩国风艺术表演,吸引了年轻人们前来打卡。

 

悠悠乡路漫,切切振兴情。此次寻访大岭村,实践团收获颇丰。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电子信息楼605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