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招生教学

2024高考招生动态:院来如此 | 探秘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发布者:  时间:2024-06-21 15:29:52  浏览: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起源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电子系。学院现有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影响力逐年提高,2019年软科排名在广东省稳居前5,在全国居前36%;通信工程学科,在2020年“软科学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50名,2021年位列全球前75-100名,成为广州大学率先进入全球前100名的学科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IEET国际工程认证,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在软科学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单中,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三个专业全部上榜,分列A、A和B+。

学院现有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300余人。学院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示范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等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实验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职工60余人,专任教师中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者,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珠江科技新星、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等。

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广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IEET国际工程认证。在2023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被评为A级别,排名61。拥有两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即广东省现代视听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灯光与声视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示范中心、广州市信息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本专业是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02 师资配置

专任教师22人

高级职称2人

副高级职称10人

中级职称9人

未评级1人

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比90.91%

具有工程背景3人、行业背景6人

本科生与专任教师比21.59

03 学科建设

当年专业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教学教研项目3项、到校经费345.5万元,省级精品课程1门,发表论文13篇、发明专利授权17件,如下图所示:

04 教学实验设施

专业拥有23个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其中专业实验室4个、基础实验室11个、实习场所8个,总占地面积6449平方米,设备共计4363套,设备总值3165.61万元。实验室情况如下表所示:

05 学子风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6项。

“互联网+” 、“挑战杯” 、“创青春”等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

电子信息工程21级学生严远杲、谭锡贤参加第十四届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ISICA 202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认识实习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通信工程专业依托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立足于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学科底蕴,密切关注第五代(5G)及第六代(6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进展,深入考虑信息-计算-通信ICT技术所要求的感知、通信、计算、存储深度融合架构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聚焦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全新挑战,围绕移动互联网、安全内生、网络智慧内生、数字孪生、通信和信息感知融合、可信数据服务、无线传能等前沿技术,面向电信、互联网和5G应用等先进行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开展各种电子通信设备和通信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接近100%,得到阿里巴巴等著名科技企业的青睐,部分毕业生升学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02 师资配置

本专业现有教职员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专业另有企业兼职教师6人。本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或等同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9人;专业师资中有工程或企业背景者11 人;有海外学经历教师9名。专任教师中包含了1名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1名百人计划青年人才。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涵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光学等领域。

本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近百项国家、部、省和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科教师发表SCI刊物论文300余篇,其中近五年IEEE期刊论文60余篇。学院已逐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结构合理的兼具深厚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

03 学科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依托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影响力逐年提高,2019年软科排名在广东省稳居前5,在全国居前36%;通信工程学科,在2020年“软科学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50名,2021年位列全球前75-100名,成为广州大学率先进入全球前100名的学科之一。在2023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广州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被评为B+级别,排名67通信工程入选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

04 人才培养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掌握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有志于从事电子、信息、通信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学实验设施:理论教学主要在理工北楼、理工南楼,科研与实验场所在理学实验楼二、三、五、六楼,电子信息楼三、四、五楼。四座楼宇相邻,为师生行政业务办理、理论课的学习、实验课的操作、学生参与老师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互动硬件条件。本专业的教室、实验室、设备和学生活动室等空间皆有专人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科竞赛都在我们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室专门设立了一间用于本专业创客协会活动的场地,由专业老师辅导学生课外活动。本专业有三个功能室,分别是通信技术分室、信息技术分室和声像灯光技术分室。功能分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包括寒暑假期)为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训练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场所与设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有:信盈达CDIO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和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有: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蚁科技有限公司,加强了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对应用的了解。

教学实验室

模拟信号教学实验箱

激光切割机

电路板雕刻机

网络交换机

05 学子风采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广州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2023年新建专业,专业树立“聚焦信息、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以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为核心,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满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需求,特别是集成电路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

02 师资配置

近年来,本专业从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先后承担了几十项国家、部、省和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院发表SCI刊物论文300余篇,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结构合理的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

03 学科建设

面对大湾区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自2020年成立起,即开始布局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

2021年10月,芯立创半导体团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22年获批广东省教育厅“硅基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2023年3月,卓越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实验班获批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立项

2023年4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专业代码:080710T)通过教育部审批,于2023年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共83人

2023年获批广东省教育厅“片上通信与传感器芯片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04 人才培养

本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EDA工具,具备坚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和相关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多学科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能独立进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分析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高级人才。也可以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

1规范的科研培养平台

以硅基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片上通信与传感器芯片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重要抓手,布局高水平人才培养。

2完善的培养体系

以导师制为重要抓手,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实操能力,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

3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水平学术讲座

通过举办具有学院鲜明特色的“电信黄埔大讲堂”,邀请知名教授及业内专家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尖端技术和前沿动态。

4创新的学生学术培养途径

通过举办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指导的学生研讨活动——研途青年说,以学生为本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提高学生学术创新能力。

5多样的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竞赛活动

本专业学科竞赛体系完善。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过去一年本院有19人次获得国家级科创竞赛奖项,4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

6产学研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合作

学院是广州市半导体协会、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创始成员单位,是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优秀产教融合单位。学院近3年新增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8项,校企协同育人班1个,粤嵌、十牛和小蚁等企业实习基地8个。推动与粤芯半导体、阿里平头哥、安凯微电子、众诺微电子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05 教学实验设施

理论教学主要在理工北楼与理工南楼,科研与实验场所在理学实验楼二、三、五、六楼以及电子信息楼三、四、五楼。本专业的教室、实验室和学生活动室等空间皆有专人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学科竞赛都在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室专门设立了一块用于本专业创客协会活动的场地,由专业老师辅导学生课外活动。功能分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包括寒暑假期间),为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训练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供场地与设备。学院与众诺微电子信盈达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并在广州众诺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广州粤嵌等设有实习基地。加强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情况及专业知识应用的了解。

激光切割机

芯片测试试验箱

工作

06 学子风采

以下为广州大学本科生参与设计的部分芯片,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第七届“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1项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广州大学本科生参与设计的部分芯片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01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物理世界与网络世界紧密连接,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物联网技术融合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信息网络,是当前全球快速发展的热门领域。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跨学科的能力。作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一流的科研团队支撑、丰富的实验平台资源以及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专业发展前沿的学习途径和对标行业需求的实践平台。专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升学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就业市场上,物联网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就业率接近100%。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秉承“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的教育理念,专业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突出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新工科复合型精英人才,引领智慧未来的发展,期待您的加入!

02 师资配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专业师资中有工程或企业背景者9人;有海外学经历的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包含1名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涵盖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近年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出版专业教材3本。

专业带头人

出版专业教材

03 学科建设

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办学规模和招生质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比较完整的工科教育体系,学科涉及控制、自动化、光电检测、电力与信息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等,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教学系统和实验室系统,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体系覆盖了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各学科各专业,培养对象覆盖了本科、工程硕士、硕士等层次;学科队伍长期从事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团队的形式负责与相关的课程建设和项目申报等。

在此基础上,物联网工程专业先后建立了物联网技术工程硕士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中兴通讯-广州大学移动互联联合实验室、广州大学物联网技术研究所等。2023年度获批广东省教育厅“片上通信与传感器芯片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方面,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切合物联网的发展要求,研究领域分布于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专业已有教师的带动下,老中青结合,推动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04 人才培养

专业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特色,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学生创新性开展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应用的能力;

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培养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致力培养面向物联网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物联网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解决物联网领域的实际问题,能为物联网感知、网络、应用和管理等复杂工程项目提供智能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思维,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领域业界高素质人才。

3.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法制意识,成为具有理想信念的崇业者。其中创新班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布局,推进科研+继续深造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注重物联网基础理论的培养,同时面向物联网前沿技术和创新挑战,重点侧重于物联网智能感知、智能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班本科后两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前沿知识,为后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生专业实践培养通过认识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等分阶段参与到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专业建设针对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深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建设,把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种培养模式进行融合统一,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

05 科研平台及成果

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片上系统、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控制网络与两安融合等工业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研究,专业创新成果累累,自主知识产权丰富,为项目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教师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鹏城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等期刊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与罗克韦尔、浙江中控、杭州和利时、广州安凯微电子、绿盟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教学平台。团队设置引智专项,与国外知名高校深入开展交流合作。

06 教学实验设施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配备网络通信平台、物联网实训平台、交互式机器人平台,视觉检测平台等,可进行工业物联网相关实验和模拟,为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场地及实验条件。目前已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个,与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云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小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等6家物联网相关企业签订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协议。2023年广州大学-小蚁智控物联网校企联合实验室获批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上述合作为产学研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实验室现有设备总价值600多万。设备整体运行状态、利用率和共享率都良好。主要设备有:无线综测仪、光刻机、各类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平台、软件无线电网络通信实验平台、智能交通沙盘等,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支持。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实训室

物联网智能交通沙盘

物联网工程创新实训平台

07 学子风采

物联网工程专业鼓励学生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计划与导师科研项目,近年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重要学科竞赛奖54项,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挑战杯”黑科技全国一等奖。多名毕业生获推免研究生资格前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深造。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发表论文与专利20余项。


我院本科生在IEEE APCCAS会议上获得Best Presentation奖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

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华南赛区

一等奖1项

三等奖2项

第七届“互联网+”

国赛金奖1项

省赛金奖1项

铜奖1项

邮箱:dztxxy@gzhu.edu.cn   邮编:510006

综合办公室:电子信息楼605  办公电话:3933744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2020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