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给师生深入交流提供良好平台,并为2023、2024级同学就如何参与到学术科研答疑困惑,2024年12月5日,我院在行政西楼650举办第11期师生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主题是“探索学术之旅,擘画成长蓝图”。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有学院党委书记陈泽龙、物联网系主任曹忠、副系主任张曼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张宇靖、年轻教师代表常志伟、王旷、周正、王雪瀚、唐清清老师等,2023、2024级部分学生代表一并参加。
话题一:进入项目组的准备工作
1.如何获取老师当前研究方向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项目?
曹忠老师:可以在学院的公众号上寻找感兴趣的课题组招新,并且要明确自己对哪一方面更加感兴趣和合适。要充分了解社会背景并根据时代需要去发展自己的方向。在学院官网上也可以了解我们学校老师在哪一方面有突出的研究。
常志伟老师:可以去找任课老师,了解到一手资讯,以人工智能为例,之前有一个关于南海的项目内容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国家关心的战略问题,很多老师也会围绕着这一方向去研究,那么同学们就可以紧跟政策,跟着一些大方向的战略,这样我们的课题方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也会让我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再者说自己参与的项目组真的为国家的战略添砖加瓦。
2.老师通常期望加入项目的学生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和素质?如何提前学习或准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增加竞争力?
曹忠老师:要求同学们对基本的知识掌握情况,例如高数,C语言,数据结构以及英语能力,数学能力素养也要培养。如果是选择加入偏软件的项目组,那么代码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
3.我想去参加竞赛,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挑选怎么样的队友和挑选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姐?
张宇靖老师:不建议只寻找自己身边或者感觉很舒服、熟悉的人。因为项目它是一定要整个团队的人去群策群力,分工细致,科学规划,才能达到最简单的拿奖的一个档次。如果你只是单纯考虑哪个同学跟我关系好,哪个人跟我比较熟,我就把他拉进来,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是在团队里面干活的只有一个,围观的有好几个人。
话题二:在项目组中的学习策略
1.讨论时间管理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在项目工作中的重要性,如何平衡好课内学习任务、组内学习任务两者之间关系?
张曼老师:许多学生在开始时热情高涨,积极提问和讨论,但这种热情很难持续。一旦遇到难题,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同学们需要主动完成任务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如果学生不主动跟进,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不会主动找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生需要能够持续推进任务,这种能力比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更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在遇到挫折时寻找解决方案。如果解决不了,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如果学生能够从大二开始坚持到大四,一直参与同一个项目组,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取得成功。频繁更换方向可能导致一事无成。
张曼老师强调了坚持和抗挫折能力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话题三:校园生活与成长
1.如何寻找学校各类学习资源与获取渠道,如图书馆、线上课程资源、科研实践项目等,以优化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
曹忠老师:可以通过问老师的方法来解决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外的事情,当然一定要要把问题清晰准确的描述出来。最好是在问问题之前亲自去试一试,不能自己没有试过就急匆匆来问。
陈泽龙书记:关于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上课时尽量坐前排,因为在后排的感觉是放松的,在前排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上课效率。我们学校的官网上有一个电子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付费的知识学校都已经为同学们购买下来了,可以直接翻阅查看。同时我们钻研学问不要太抱有功利性,抱着对学习的热情去钻研,这样以后我们碰到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多。
最后陈泽龙书记强调:近期网络诈骗严重,请同学们不要轻易转账,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本次午餐会就到这里结束啦!这次的午餐会,老师们听取了同学们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与意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验,并表示后续会进行相关工作,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在往后的大学生活里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与提升!(文案:邝志鸿 编辑审稿:谢玲 张宇靖)